深度解析濾波器行業--自動化調試
- 分類:行業新聞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0-11-16
- 訪問量:0
【概要描述】在濾波器的發展歷史中,自動化調試一直是個熱門話題,也是一直沒有大規模商業化的一道工序,今天的分析中,先回顧不完整的自動化調試發展歷史,然后探討一下現在大火的介質濾波器自動化調試。
深度解析濾波器行業--自動化調試
【概要描述】在濾波器的發展歷史中,自動化調試一直是個熱門話題,也是一直沒有大規模商業化的一道工序,今天的分析中,先回顧不完整的自動化調試發展歷史,然后探討一下現在大火的介質濾波器自動化調試。
- 分類:行業新聞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0-11-16
- 訪問量:0
在濾波器的發展歷史中,自動化調試一直是個熱門話題,也是一直沒有大規模商業化的一道工序,今天的分析中,先回顧不完整的自動化調試發展歷史,然后探討一下現在大火的介質濾波器自動化調試。
大概在10年前或許更早,富士康給海外客戶代工的產品線上就出現了自動化調試設備,不過在那個年代,國內的人工成本相對不高,另外一方面濾波器需求也沒那么多,國內做濾波器的廠家是沒有在這方面做投入研究的。具有長遠戰略發展眼光的華為在那個年代,已經開始了前瞻性的部署,同日本的一家企業一起啟動了自動化調試設備的研發。時間來到2014年,隨著4G的大火,濾波器的需求數量發生了跳躍性的變化,而當時行業的調試人員明顯是不能滿足暴漲的濾波器調試需求,因此出現了當年那幅戲劇性的場面,調試員不斷被濾波器廠家挖來挖去,一個調試員的收入也很快從月薪大幾千變成兩三萬,甚至超過了技術開發人員的薪資收入。
痛點產生需求,自動化調試終于被濾波器廠家所重視,但這是一個非短期能解決的問題,通信頻率的非全球標準,各地的不同需求,濾波器一年開發三四百款產品,年需求超過1W臺的大概只有5%,超過5000臺的也大概不會超過20%,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制約著自動化調試的發展,于是第一批半輔助性的自動化調試設備進入眼簾,這個設備就是后來在行業廣泛應用的蓋板螺桿預裝機。即使這個現在看起來簡單且廣泛應用的設備前期也走了不少彎路,有廠家投資千萬做了40套設備,基本是交學費了。同一時期為了降低對調試員的門檻,在解決設備的同時,計算機輔助調試也同步發展,簡單來講就是讓調試按照既定的步驟,傻瓜式的去操作,理想總是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,由于前端加工電鍍物料的不一致,裝配一致性差,以及輔助調試實現方式的制約,這項技術在那個年代也沒有發展起來,廠家能做的還是搶人,實在搶不過的就自己培養。2015年,華為同日本廠家開發的自動化調試設備小有成就,開始向國內廠家尋找推廣合作伙伴。這款設備從日本進口回來,單臺成本140萬人民幣,是款單頭調試設備,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調試效率遠低于人工調試,且存在著螺桿力矩無法鎖緊,調試頭經?;涞雀鞣N各樣的問題,最終這次推廣合作,合作廠家在交了幾百萬的學費后,只能當作廢鐵放置倉庫。自動化調試設備沒有推廣起來,計算機輔助調試在這個時期得以大力發展,16年開始的三大運營商物聯網需求,讓單一產品有了穩定的批量需求,部分廠家據說達到上千人的調試規模,這個數據就不去驗證了,不過這個方案確實能降低對調試員的門檻,也可以有效降低產品的調試成本。
2018年,華為的二代自動化調試設備登上舞臺,這款設備單臺成本已經降低到30萬人民幣,那年春天,一眾濾波器廠家派人去現場學習,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現場展示的效果真的很不理想,當時展示的2T2R產品,調試效率低下,現場演示有個別通道無法調試完成,所以這是一次相對失敗的展示。這次的商業推廣也是失敗的,總結起來原因有以下幾方面:1.第一次合作的廠家吃過虧且當時主業虧損,不愿意再次參與;2,作為二代調試展示的合作廠家,深知過程中的各種問題,自然不愿意投入;3,當時東山精密已經與韓國那邊合作的自動化調試設備投入80臺,效率是高于華為的這次展示設備效率。大家都認為這個投入不如投計算機輔助調試。
2019年,介質濾波器登上舞臺,金屬濾波器需求開始下降,除了東山精密此前批量投入過自動化調試設備,其余廠家頂多是小批量投入試用幾臺。
雖然技術成熟了,設備成本也降下來了,但是金屬濾波器的自動化調試商業化之路相對來講確實更難了。
應用于5G的介質濾波器從誕生之初,相比較金屬濾波器時代,就有著天然的優勢,全球規劃的5G頻段相對單一,單個站需要192個濾波器,這個局面讓自動化調試從介質濾波器進入商業化的同時,也步入濾波器廠家的視角。2018年年底東山精密就曾公開表示過,公司已經批量應用自動化調試,是行業的一家。(以下圖片摘自艾邦公眾號)
這段內容解釋了介質濾波器的行業痛點,也就是為什么要用自動化調試。關于自動化調試實現原理,很好理解,如下圖:
背后的實現算法我們不去深究,我們重點分析當下針對調試實現的兩種調試頭方案優劣。前面講到東山精密應用的自動化調試,據悉實現方式是電磨,經過這兩年的研究發展,電磨方案的介質濾波器自動化調試設備已經相對成熟,調試效率也比較高,3.5G的單臺調試時間已經可以控制到25S,效率確實還不錯,不足的是,介質濾波器是個高精度的產品,電磨磨頭在工作過程中有損耗,需要定期更換磨頭,來保證調試一致性的實現。另一方面,自動化調試目前基本能實現95%以上的產品實現(2.6G的在80%多),偶爾也會遇到調試不良品,還需要人工干預。
現在行業研究比較多包括設備商主推的是激光調試打磨方式,相比較電磨,激光調試肯定不再存在更換磨頭這個問題,另外調試精度也是高于電磨,理論上以及趨勢上來講,肯定是行業的未來方向。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,如果采用激光磨頭平面打磨的方式來實現,15S就可以完成1臺產品的調試實現,不過平面打磨目前還不能完全實現,需要采用激光3D打磨,這個打磨的效率就比較低了,單臺需要2-3分鐘,比機械和人工效率都低,另外3D打磨的設備成本也比較高,顯然短期商業價值就不高了。據不可靠小道消息,某設備廠推動上游廠家采購其開發的自動化調試設備,原計劃批量推廣,但是試用10臺后,發現效果不佳,暫停,還是以人工調試為主。
總體上來說,自動化調試肯定是趨勢,而且最終實現的方式應該是激光方案的自動化調試,不過在目前可見的一兩年內,如果技術上突破不足,那么大概率還是電磨方式的自動化。
另外從我個人的從業經驗來說,關于自動化調試設備,建議行業廠家尤其是后進廠家謹慎投入,這個謹慎不是不投入,是要選擇成熟的設備去投入。就我自己的職業生涯經歷感受來講,自動化調試設備是節省了大量的一線操作人員,但是同時會增加軟件開發調試配置人員,設備維護人員,在行業的前期,設備產品穩定性不足,匆忙投入很有可能是交學費,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可能會更好。從時間點來講,近期想投入的廠家,建議選擇成熟度更高的電磨方式自動化設備,激光的再緩一兩年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